9月26日,海底捞在香港上市,市值突破了1000亿港元,创始人张勇和他老婆占股62.7%,是唯一大股东。这位出生于1971年的四川农村子弟,白手起家,用24年创造了身家600亿港元的传奇。
第一要点:极致服务
张勇是中专技校毕业的,学的是电焊。本来技校包分配工作,但张勇不安分,看到赌博扑克牌游戏机异常火爆,借了1200 块钱就去成都买,结果在路上被人骗,买了一只假金表。后来,他收购汽油倒买倒卖,也吃了亏。
好不容易靠做餐饮的天分,卖麻辣烫赚了点钱,又因为爱情把店关了。
1994年,多番折腾的张勇,终于沉下心来做生意。他跟三个好朋友合伙,凑够8000 块钱开了一家川味火锅店。
这家店就是海底捞的源头。
没想到,海底捞的出现,恰好解决了餐饮界讨论已久的一个问题:中餐如何标准化?
与麦当劳、肯德基这些西式快餐不同,中餐非常依赖厨师,即使是中式快餐,炒菜也得靠厨师。
只有火锅,不需要靠厨师,一切交给食客自己来。火锅店只需要提供食物、餐具、底料和酱料,这很容易标准化,能快速复制,扩张开店。
正因为这一点,火锅行业才诞生了那么多连锁餐饮品牌。
但是,容易标准化的,就缺少了差异。
你能开连锁火锅店,别人也能开。食客为什么要去你家,而不去别人家?
2013 年,张勇在某个论坛上回想起刚开店时的心态——
我不会熬汤、不会炒料,连毛肚是什么都不知道,店址选得也不好……想要生存下去,只能态度好点,客人要什么,赶紧满足他们,有什么不满意的,就多陪笑脸。刚开始的时候,还不知道窍门,经常做错;为了让人家满意,送的比卖的还多。结果,虽然客人说我的东西不好吃,却又愿意来。
今天海底捞闻名的极致服务,就是源自于此。
如果食客把手机放桌上,服务员会提供塑料套保护手机;
如果女食客是披肩长发,服务员会给橡皮筋扎头发,方便吃饭;
如果你一个人去涮火锅,服务员会在你对面座位放个玩偶陪你;
甚至在门口等位的时候,服务员都会给你送上零食饮料,帮你做美甲擦鞋,而这时候你其实还没开始消费……
老板对食客的服务好,这点很多店都做得到,但怎么确保员工也服务好呢?尤其是连锁餐饮店,分店那么多,老板又不能每一家店都盯着,怎么办?
张勇的解决办法,是柔性指标和充分授权。
其实一开始,张勇制定过一些KPI,但到执行的时候全都变味了。譬如他规定食客有手机就要给戴上塑料套,结果食客说不用套,服务员也硬要给套上;又譬如他给翻台率定了KPI,结果服务员为了提高翻台率,食客只是比预订晚到几分钟也会失去位子。
张勇琢磨之后,决定抛弃硬性 KPI,采用柔性指标。
什么是柔性指标?
就是亲自去店里吃一顿。张勇安排了一个副总,考核方式就是带一群神秘人去店里吃饭。服务好不好,一下子就能感受到。
这一招很有用,员工关注的不再是 KPI,而是“服务”本身。
除了以柔性指标考核,张勇还非常信任员工,在服务上充分授权。
在一般餐厅,员工什么权力都没有。食客想要送饮料或打折,员工都得找经理。
但在海底捞,普通员工有很大的自主权,可以决定给食客送什么菜,附加哪种服务,不需要请示经理。
正是这份自主权,才孕育了海底捞那些众口称赞的极致服务。
那些服务,不是领导层坐在办公室里想出来后让员工按章执行的,而是员工在第一线的服务过程中,观察食客需求自发完成的。
当然,只问付出,没有收获是不行的。
在柔性指标与充分授权的背后,是张勇的亲情化管理作为支撑。
做餐饮的,很多都会包吃包住,但张勇做得更极致,提供的宿舍不仅是带物管的有档次的小区,还给员工提供子女教育补贴,让员工能够安心在海底捞奋斗。
每个月,张勇会给每家店的店长一笔钱,让他用来关心生病员工,怎么花都没问题。
以前,张勇还会每年出钱在三亚租房买车,让员工一批一批去度假,直到员工腻了不想再去。
除了普通员工,张勇对店长也超好。工作一年以上的店长,离职都会给 8 万块钱,感谢他这些年来对海底捞的付出;如果是小区经理,给 20 万;大区经理,送一家火锅店,大概值 800 万。
如此丧心病狂地对员工好,怪不得《哈佛商业评论》把海底捞称作“中国公司情感文化管理的佼佼者”。
不过,凡事都有其两面性,即便有诸多优势存在,仍有许多品牌在下沉的过程中折戟沉沙,无法完成降维打击。根据多年经验总结,我们认为有5个问题需要重点注意:
与人们“海底捞 = 服务”的印象不同,接受《哈佛商业评论》采访时,张勇自认为:“我们最强的地方其实是供应链。”
2004 年之前,海底捞跟大多数火锅店一样,自己去当地菜市场买食材,自己每天调制火锅锅底。但是,这样做无法保证菜品质量。
2005 年开始,海底捞在全国布局物流中心,还在成都设立了火锅汤底的工厂。
到今天,在海底捞庞大的门店业务背后,是多家支撑它快速发展的兄弟公司。
这些公司几乎涉及了餐饮经营的方方面面。
对连锁餐饮企业来说,比拼的就是供应链,就是整体效率与成本。
供应链几乎每个环节都涉及食品安全,原料品质也关系到餐饮出品的稳定性,做得好可以降低成本,做得不好就容易出事。
今天的海底捞,已经拥有餐饮界少见的高效SaaS和ERP系统,兄弟公司运营的供应链效率也很高,直供基地和冷链运输有严格的时间管理,集采和中央厨房也有快速响应机制,几乎保持着零库存。
正是这些表面看不见的“内功”,才成就了海底捞的千亿市值。
从1994年到2018年,张勇从四川农村走到了香港交易所。
9月26日上午,海底捞在港交所敲锣。上市首日,海底捞市值一举冲破千亿港元,跻身全球前十餐饮企业。
来源 & 参考:投资界